当前时间:
行业要闻 - 我国大麦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大麦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大麦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



我国大麦种植1/3分布在中东部农区,2/3分布在西部农牧结合区,是国内酒类行业、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以及农牧区畜禽水产养殖主要饲草料。近年来,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明显下降,栽培区域分布较广、产业集中度较高、品种多,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种植收益曾连续亏损。消费以啤用和饲用为主,消费量持续波动变化,啤用量稳中有降。流通半径小,流通模式多样;价格先跌后涨。进口量大幅增长且持续处在高位;出口量一直很低,呈现明显净进口。预计2020年,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的种植面积有望小幅恢复,价格将稳中有升;进口将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
一、大麦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 适应性强、用途广、品种多大麦生育期短、早熟、耐低温、抗旱、耐贫瘠、耐盐碱、营养丰富,具有饲用、酿酒、食用、医药等用途。大麦品种多,啤酒大麦包括垦啤麦9号、甘啤麦6号、苏啤麦4号、扬农啤7号、云啤2号、浙大9号等,饲料大麦包括保大麦8号、鄂大麦9号、扬饲麦3号、云饲3号、驻大麦4号、浙皮9号等。
2. 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显下降据调研,2014-2019年全国大麦种植面积从1209万亩降为957万亩,降20.8%;产量从400万吨降为292万吨,减27.1%;单产在每亩332千克左右,稳中有增。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从620万亩、221万吨降为425万亩、127万吨,分别减31.5%42.5%;饲料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从589万亩、179万吨降为532万亩、165万吨,分别减9.6%8.2%
3. 栽培区域分布较广按栽培类型,大麦产区划分为2个大区:一是春大麦区,包括东北平原、晋冀北部、内蒙古高原、西北和新疆干旱荒漠春大麦区,均为啤酒大麦产区。二是冬大麦区,包括黄淮地区、秦巴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南高原和华南冬大麦区;除黄淮冬大麦区以啤酒大麦为主外,均以饲料大麦为主。
4. 产业集中度较高据调研,2019年,大麦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主产省份是云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四川和甘肃,种植面积合计占全国的88.6%;大麦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主产省份是云南、湖北、江苏、甘肃、内蒙古、四川、河南和新疆,产量合计占全国的95.5%
5. 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从啤酒大麦看,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农户种植面积较大,多数农户种植面积超过45亩,种植区域较为集中;其他省份则以规模小且分散的农户为主,例如甘肃种植面积低于1亩的农户占全省的95%以上。从饲料大麦看,基本都是农户小规模种植。
6. 自给率不断下降据中国海关数据,2014年以前,大麦进口量稳定在200万吨左右,之后大幅增长且多高于500万吨。据FAO数据,2018/2019年度我国大麦进口量占世界的22.8%,是第二大进口国。随着国内产量持续下降,大麦自给率明显下降,从2014年的42.5%降为2019年的33.0%
(二)消费
1. 消费方式以啤用和饲用为主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2019年度大麦啤用量、饲用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51.3%44.9%。从啤用看,先将大麦制成麦芽,再用麦芽酿造啤酒。从饲用看,以农户直接饲喂牲畜、水禽等为主;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发展,也有部分大麦加工成特种专用复合配方饲料。
2. 消费量持续波动变化2014-2019年,以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示的大麦消费量分别为942万吨、1496万吨、837万吨、1197万吨、969万吨、885万吨。近年来,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饲料大麦需求较快增长;啤酒行业进入调整趋稳期,产量下滑,啤酒大麦需求稳中有降。
(三)加工流通
1. 啤用加工用量稳中有降近年来,啤酒产量稳中有降。按生产1千升啤酒约需0.1吨啤酒大麦计算,2014-2017年大麦啤用量分别为497万吨、476万吨、451万吨和440万吨,呈下降趋势;占表观消费量波动较大,分别为52.4%31.5%53.8%36.8%,主要因为进口量变化引起表观消费量变化。
2. 流通半径小且以区域内流通为主啤酒大麦以自产自销为主,按就近原则流通。内蒙古啤酒大麦省外主要流通至邻近的河北和山西,江苏啤酒大麦来自省内及湖北和上海。饲料大麦主要满足当地需求,湖北、安徽、云南、四川等省饲料大麦基本当地自销。
3. 流通模式多样啤酒大麦主要流通模式是农户+农垦企业+麦芽企业+啤酒企业农户+合作社+麦芽企业+啤酒企业农户+经销商+麦芽企业+啤酒企业。随着粮食购销制度改革和啤酒产业发展,麦芽企业和啤酒企业倾向于产地建厂,依托农垦企业、合作社或经销商等在当地采购加工原料。饲料大麦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流向市场的流通模式是农户+经销商+市场
(四)进出口
1. 进口快速增长、出口很少从进口看,1995-2013年大麦进口量保持在200万吨左右,2014年起大幅增长且大多高于500万吨,2019年为593万吨。从出口看,1995年起(除2007年外)大麦出口量均低于2万吨,2015-2019年在100-292吨之间。
2. 进出口市场集中度均较高从进口看,2014年和2016-2019年澳大利亚是最大进口来源国,2015年为法国;2019年主要进口来源国及占比为:澳大利亚39.1%、加拿大24.6%、法国20.0%、乌克兰14.7%。从出口看,2014-2019年,美国和马来西亚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香港、泰国、加拿大等也是出口目的地。
(五)市场价格随国际市场波动
以主产区江苏大麦收购价为例,从2014年的每千克2.01元跌至2016年的1.49元,2017年转而上涨,2019年涨至1.98元。这主要是因为大麦进口依存度高且进口关税仅3%,国内外价格联动性强。2014-2016年多数大麦主产国产量处于历史高位,国际价格持续下行,国内价格也出现下降;2017-2018年多数主产国遭受干旱、降水过多等极端天气影响,大麦产量下降,国际价格上涨,国内价格也随之上涨。
(六)成本收益
1. 成本持续攀升导致2016-2018年连续亏损大麦每亩成本从2014年的545元提高到2019年的643元,增18.1%。大麦每亩产值随着价格的变动先降后增,但总体仍低于2014年;大麦每亩净利润由2014-2015年的盈利转为2016-2018年的亏损,2019年又转为盈利。
2. 大麦成本和产值均显著低于小麦大麦播种时间和小麦相同,收获时间早2周左右,小麦是大麦主要竞争作物。2014-2017年,大麦每亩平均成本为小麦的57.8%,每亩平均产值为小麦的58.6%,净利润明显低于小麦。主要因为大麦价格、单产比小麦分别低0.6/千克、81.6千克/亩。
二、大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价格将稳中有升,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增江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份所产大麦主要是啤酒大麦,进口大麦也以啤酒大麦为主,国内价格易受国际价格影响。2020/2021年度,全球大麦产量预计为1.54亿吨,比上年度降1.2%,消费量预计为1.53亿吨,增0.6%,供需形势偏紧将引起国际价格上涨;受其影响,预计2020年国内啤酒大麦价格将稳中有升,同时刺激国内种植面积的增加。
其他产区大麦主要作为饲料,价格主要取决于当地市场供需情况,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小。随着生猪产能恢复,饲料消费总体趋旺,再加上玉米价格走强带动,预计2020年国内饲料大麦的价格将稳中有涨,种植面积也将稳中有增。
(二)进口规模将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我国商务部2018年底至2019年初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2020518日发布最终调查公告,裁定存在倾销、补贴并导致国内大麦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决定519日起对其征收73.6%反倾销税和6.9%反补贴税。澳大利亚是我国大麦最大进口来源国,预计2020年大麦进口规模将下降;由于国产大麦产量短期内难以完全满足国内需求,预计2020年进口量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贫困地区大麦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通过技术示范带动、订单生产等模式,大麦产业对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良好作用。
(一)技术示范带动模式
1. “科研机构+农户根据品种和技术实际需求,当地科研机构大力开展粮草双高大麦新品种及大麦-苜蓿混种、大麦-向日葵复种等示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例如,在云南省大理州贫困山区,大理州农科院示范种植粮草双高大麦品种7.8万亩,亩均粮草增产60千克、增收120元,共增收936万元。
2. “科研机构+示范基地+贫困村、户科研机构与贫困村、户对接,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和良种生产繁育,开展精准帮扶。例如,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在确山县店崔楼村示范高产大麦100亩,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种子等农资;全部订单收购,大麦较小麦商品价加10%收购,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二)订单生产模式
引导大型种业企业或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农场)、农户联合开展大麦订单生产,促进新品种推广、销售和加工转化。例如,在湖北省襄阳市,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等企业与襄阳金太阳土地种植合作社对接,进行新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每亩增产25千克,每亩增产与节本增效超过70元。
四、大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 规模化程度低大麦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种植为主,栽培管理粗放,难以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过程控制,造成品质不稳定、流通成本增加和价格波动大,与国外大麦竞争时处于劣势。大麦没有主粮的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支持补贴政策,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
2. 育种体系不健全大麦育种研究水平有待提高,育种研究机构多存在规模小、学科单一、品质测试设备落后等问题,导致现有品种综合抗病抗逆性不强、品质不高。专用大麦资源创新与利用存在不足,难以根据育种目标分类利用,优良育种材料创新较为缺乏。
3. 产后处理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大麦产后处理设备与技术缺乏,特别是南方地区收获季节常遇阴雨天气,烘干设备缺乏,不能及时烘干而霉变,品质降低。大麦功能和饲料加工利用研究深度不够,先进加工工艺缺少,大麦利用率不高,加工利用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掘。
4. 权威市场信息缺乏大麦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国内外市场信息不畅通,尚无权威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机构和平台,大麦产业链各主体市场决策缺乏全面、系统、及时的数据基础,不利于大麦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风险分析
1. 贸易保护风险大麦边境保护措施仅有3%的关税,贸易保护水平很低。国外低价大麦持续大量进口,挤占国产大麦市场空间,引起国内价格波动,造成农户种植收益受损,种植积极性下降。
2. 市场供需风险大麦主要种植在西部地区,加工消费主要在中东部地区,供需地域错位导致流通成本增加。以小农为主体的种植方式,品质不统一,难以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大麦产业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功能食品和优质饲料需求潜力较大,但社会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 价格波动风险大麦自给率低且贸易保护措施、支持补贴政策缺乏,导致国内价格易受国际价格变动影响,且明显低于国内小麦等竞争作物的价格。大麦价格还受啤酒、食品、饲料等下游加工品行业以及玉米等饲用替代品供需形势影响,因素多且复杂。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政府
1. 立足国内确保啤酒大麦合理产能我国是最大啤酒消费国,但原料对外依存度高,如果国内啤酒大麦产区继续缩减,啤酒行业将失去基本的国内原料支持。尽快制定啤酒大麦产业长期规划,重点支持优势产区发展并给予配套支持,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鼓励农户开展啤酒大麦适度规模化种植,支持合作社发展,更好发挥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2. 将饲料大麦纳入粮改饲和南方冬闲田开发利用范围将饲料大麦纳入粮改饲补贴范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进适度规模种养,提高饲料大麦种植收益。利用大麦早熟和耐低温的优良特性,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时,发展饲料大麦种植,解决当地畜牧业发展中的饲草料短缺问题。
3. 加强市场监测,强化贸易调控措施运用强化国内外大麦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研判,构建权威的市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为国内大麦产业链主体决策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加强大麦进口规模调控,适时发布进口预警通报,降低进口冲击;健全大麦进口非关税壁垒措施,制定更严格的进口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检疫措施。
(二)科研机构
充分发挥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对啤酒大麦,开展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优质高产机械化作业技术等研发;对饲料大麦,开展新品种选育、大麦苗青贮饲料技术、粒草及秸秆饲用技术等研发;对功能性大麦,加强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工艺的研发。
(三)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
鼓励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在大麦优势产区投资设厂,建立优质大麦原料生产基地。支持行业协会、加工企业等加快构建产业联盟,推动科研、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形成从优质品种到优质大麦、优质加工品的产业链良性循环。

报告撰写人:
孙致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小组成员:
李先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谭琳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博士生


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运行调控

 
 
 
 
  

    

订阅号        微信群

辽宁省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2016 辽ICP备16012756号
地址: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南驻路11号301室 邮编:111000 电话:0419-2306200
网址:www.lnxmxxw.com 邮箱:lnxm@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