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更要警惕非洲猪瘟通过水源传播和扩散,非洲猪瘟通过饮水传播对猪群造成传染的风险要远大于通过饲料传播,1个TCID50的病毒通过饮水足以引起猪群感染。雨水携带周边死猪体内病毒向地下或河水里扩散,很多猪场都是使用浅层地下水,感染和传播效率很高。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中,也将污染的水源列为八大关键风险点之一。污染的河流、水源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当周边有丢弃病死猪的情况时,水体被污染的可能性增高,病毒可通过水源传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Megan C.Niederwerder博士通过研究与中国流行毒株高度相似的格鲁吉亚分离株(ASFV Georgia 2007/1株,基因2型),在猪自然饮水和采食过程中,通过液体和全价饲料的感染几率。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SFV)很容易通过口腔途径造成猪只感染。
最小感染猪群的剂量,每毫升水中病毒的含量只需要为100即1个病毒粒子就可以,而通过饲料传播感染猪群,每克饲料中需要104即10000个病毒粒子,才能使猪感染。而且饮水中的病毒含量达到104即10000个病毒粒子可使猪群中的猪100%都感染非洲猪瘟。该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饲料而言,饮水传播所需剂量更低,更易造成临床发病。在同等病毒含量的情况下,猪场水源受污染更容易发病。
实际生产中,饮水相对于饲料更容易成为非洲猪瘟感染猪群的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并不耐热,在70摄氏度30分钟即可以将饲料中病毒杀死,而且热处理杀死病毒所需要的时间还会随着制粒时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目前很多饲料厂都已经实行85摄氏度以上的制粒温度,并会提高制粒时间。排除其他诸如车辆、人员等可能对饲料造成污染的传播途径,饲料携带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的消化道的风险并不高。我们的猪群饮用水大部分还是采用地下水,并且我们没有足够的条件对猪群所有饮用水进行足够加热消毒,但是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饮水感染猪只需要1个就有可能造成感染,这也为各种接触性传播提供了合适的媒介。3很多管理不规范的地区,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形同虚设,大量的死猪被乱埋、乱扔,处理不规范的粪尿,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尤其是在雨季,更会为非洲猪瘟病毒污染水源提供便利条件。非洲猪瘟可以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Megan C.Niederwerder博士认为,液体中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经口腔途径传染效率更高,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液体为非洲猪瘟病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介质,更利于非洲猪瘟病毒与猪扁桃体接触而感染。而饲料中的基质可能会阻碍ASFV与扁桃体的接触,降低非洲猪瘟病毒与淋巴组织和上皮组织接触的几率。
另外,饲料的摄入刺激唾液蛋白酶的分泌,进而影响病毒的完整性。上述研究结果和推测提示,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在重视饲料安全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饮水中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而造成感染风险。特别是猪场猪群已感染非瘟后,饮水、清洁用水、污水是非洲猪瘟在猪场内部传播和扩散的重要路径。水的传播风险很大,1个TCID50的病毒通过饮水足以引起感染。雨水携带周边死猪体内病毒向地下或河水里扩散,很多猪场都是使用浅层地下水,感染和传播效率很高。
据路透社2018年8月26日的新闻稿,罗马尼亚一家大规模、生物安全性极高的猪场爆发非洲猪瘟,导致14万头猪被扑杀,而引起此次疫情的病毒被认为来自尼罗河上游养猪户抛弃非洲猪瘟病死猪,造成河水污染。而在我国,不少地方病猪被扔到猪场附近的公路边、菜园、林子里,有的被扔到水沟里,地表水被严重污染,并且通过雨水渗透,有可能污染深水井的深层水。河南、广东、江苏、福建、广西均有不少猪场使用被污染的江河水和地下水而发病。当猪场周边发生疫情时,山泉水、地下水、自来水及输水管道、车辆、饲料、疫苗兽药、物品工具等容易受病源污染而引起猪群发病。传入猪场的病毒通过水槽、道路、人员、工具等途经在猪场扩散,引起猪群大范围发病。应采取有效措施,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猪群”三个环节着手,加强人流、车流、水流、料流、物流、气流的管控和净化,防止非洲猪瘟传入猪场,并阻断病毒在猪群间的传播。(来源:网络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