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智陟 曲春红 朱聪 农业农村部牛羊肉全产业链团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在国家对草食畜牧业的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羊产业稳步发展,产量持续增加,羊肉占肉类比重不断提高。2018年,羊肉产量达到475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8%,在肉类品种中是增产最快的品种;羊肉消费市场扩大,消费模式多样,消费继续增加;羊肉进口继续增加,增幅均大于上年;羊肉价格涨幅明显;展望期内,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健康稳定,但同时生产受资源环境约束,增速放缓。2019年预计羊肉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到2028年,羊肉产量达584万吨左右,与基期相比分别增长24.6%;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变,羊肉消费增长,升级加快;受供给偏紧影响,羊肉进口在未来几年内仍呈增长趋势;成本支撑羊肉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
3.1 2018年市场形势回顾
3.1.1 产量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8年,国家继续推进我国草食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稳生猪、促牛羊的发展目标(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羊产业总体发展平稳,存出栏小幅增加,规模化水平提升,产量保持增长。羊肉产量475万吨,与上年相比0.8%。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上升,2018年羊肉产量占肉类比重5.6%,连续第6年上升。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从2007年的15.9%、17.3%提高到2017的26.3%、38.7%。但从增速看,由于羊肉产业正处恢复发展阶段,行业洗牌频繁,产量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
3.1.2 消费稳步增加,升级加快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流通渠道的快速发展,羊肉产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市场需求旺盛,消费品种丰富,消费模式更新。从消费种类看,在传统的热鲜肉和冷冻肉消费的基础上,冷鲜肉等低温肉制品占消费比重近年来有所增加。熟肉制品、休闲便捷食品等其他产品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从销售模式看,超市专柜、品牌专营店、电商新零售等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线上”消费已经成为肉类消费增长新热点。2018年,羊肉消费量507万吨,比上年增长2.2%。人均羊肉消费量为3.65千克,比上年增长2.2%。
3.1.3 进口继续增加
羊肉进口增长明显,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受需求增长和国内外价差的影响,2018年羊肉进口增长明显,全年进口量达到31.90万吨,比上年增长28.1%,增幅扩大。从进口来源看,中国羊肉的进口市场相对集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仍然是主要羊肉进口来源国,分别占羊肉进口总量的57.3%、41.1%,2018年从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的进口均增长近三成。其余还有来自乌拉圭、智利和美国的少量进口,从乌拉圭、智利两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1.6%。2018年开始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冷冻羊肉,从蒙古国进口熟制牛羊肉。从出口来看,羊肉出口有所减少,全年出口总量3294.37吨,比上年减36.1%。中国香港仍是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86.7%,其次出口中国澳门6.4%,出口柬埔寨同比增长,占2.5%,还出口部分中东国家,2018年向阿联酋、以色列、约旦的羊肉出口有所缩减。当前中国正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活羊和羊肉向中东市场出口。
3.1.4羊肉价格涨幅明显
羊肉价格涨幅明显。2018年羊肉集市均价每千克62.40元,与上年相比涨11.6%。从全年走势看,价格在年初(1-2月)上涨,二季度(3-6月)下降,第三季度开始回升,7-12月羊肉累计涨幅11.7%。12月份价格达到每千克67.77元,环比涨3.3%,同比涨13.0%,价格紧逼牛肉,达到近年来的历史高点。2018年全国羊肉价格延续2017年下半年上涨趋势,羊肉价格连续上涨的原因为2014—2016年羊业经历了3年价格持续下降,累计跌幅达到20%,活畜价格降幅更大,养殖户亏损严重,其退出加快导致行业低迷。当前产业正处于恢复阶段,价格上涨属于理性回归。
3.2 未来10年市场走势判断
3.2.1 生产展望
羊生产稳步增长,增速下降。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规模小区建设支持、生产调出大县奖励,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努力提升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全面实施“粮改饲”,加大草原生态补偿奖励,产业扶贫等政策,推动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短期看,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规模化程度提升,品牌企业成长,商业模式创新,供给有保证。预计2019年,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8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到2020年,从长期看,未来羊产业发展将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加快推进种养结合,草畜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稳步提升肉类产能,但产量增速会逐渐下降。到2028年羊肉产量分别584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24.6%,年均增长率2.1%。
3.2.3 消费展望
羊肉消费总量保持增长。短期看,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在外就餐比例的提升,再加上城市化加快,消费渠道和模式多样,羊肉消费继续增长。预计2019年,中国羊肉消费量518万吨,较2018年增长2.2%。长期看,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发展,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羊肉消费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8年,羊肉消费量625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26.3%。
人均消费量[1]继续增加。随着羊肉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人均羊肉消费也将持续增加。预计2019年人均羊肉消费量为3.72千克,较2018年增加2.1%。到2028年,人均羊肉消费量分别为4.48千克,与基期相比增25.5%。
3.2.4 贸易展望
羊肉进口相对稳定。从国际供给看,世界羊肉产量增长较慢,且羊肉国际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出口量有限,贸易量保持平稳。从国内看,羊肉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产业恢复快,肉羊品种和品质都在不断提升,进口依赖程度不高,未来进口不会大幅增加,且增幅逐渐放缓。预计2019年,羊肉进口量为33万吨,较2018年增长3.5%。到2020年,羊肉进口量约35万吨,与基期相比增33.7%;到2028年,羊肉进口量达到41万吨,与基期相比增长56.1%。
3.2.5 价格展望
短期看,2019年羊肉价格仍有上升空间,年均价格将超过牛肉。羊肉受前几年行情影响,存栏下降较快,目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虽稍有好转,但顾虑市场风险、疫病风险、成本因素等,呈观望态度,入市谨慎,预计2019年羊肉价格在2018年基础上小幅上涨。
长期来看,羊肉价格高位趋稳。随着生态环保压力加大,养殖方式转型升级,人工、水电、防疫、管理等养殖成本刚性上涨助推价格。据统计,近年来肉羊的平均生产成本年均增速7.6%。另外,基础母畜养殖环节薄弱。母畜繁育专业性强、成本高、风险大,特别在市场波动时候,母畜数量难以保障,制约了产能的提升。但未来随着产业进入成熟和理性发展阶段,贸易格局相对固定,需求保持稳定或仅小幅增长,羊肉最终将会达到一定均衡价格。
3.3 不确定性分析
3.3.1 自然灾害与疫病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疫病是长期困扰羊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暴风雨、雪、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草地退化、牲畜生产性能低下,同时也增加了饲草料和畜产品运输的成本和难度,加剧产品价格波动,有损养殖户基本收益。另外,随着养殖规模水平的提高,生产和进口布局的调整,动物疫病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在全球范围内,羊常见疫病小反刍、布病等的暴发和传染频率都高于过去,牲畜疫病不仅影响牛羊生产能力,而且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类健康都将带来巨大的威胁。未来几年,随着中国羊肉进口来源的不断扩大和活畜进口的放开,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加大,在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影响还需高度关注。
3.3.2 生态环保的压力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环保政策密集出台,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养殖业环保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国家出台和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这些环保法律法规对养殖地点、养殖标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显推升养殖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利润,但有利于淘汰不合标准的落后产能。过去以资源换产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草食畜牧业正处于由追求产量扩张的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发展的新阶段,在转变生产方式,推行绿色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将影响羊肉生产的稳定性。
3.3.3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球贸易也逐渐走出低谷,世界羊肉贸易量不断增加。中国以其持续增长的羊肉需求,带动全球羊肉进口增长,已经成为各国出口竞争的重要市场。当前,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世界经济稳定构成威胁,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发展进程。中国的羊肉产业在未来必将面临更加强劲的竞争对手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产业发展充满了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未来建立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增强产业风险防控能力,应对多变的国际环境,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将是保证羊肉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