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原料选择
可用于发酵的原料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青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豆科牧草、谷糠、啤酒糟、甜菜粕、玉米饼渣等。发酵处理前应严格把控原料质量标准,保证无霉变、腐烂、异味,颜色正常,质地良好,无硬块或结块。
根据原料种类,干物质控制在20%~40%,pH值为5.0~7.0,糖分含量为5%~20%,淀粉含量为10%~60%,粗蛋白含量为10%~25%,无毒性物质,不存在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3.2 发酵菌种选择
饲料发酵处理中,菌种至关重要,常用常用菌种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真菌菌丝、放线菌、乳杆菌、比菲德氏菌等。要确保使用的菌种无杂质,颜色均匀,菌种纯度≥99%,无杂菌污染,菌种活性≥10亿cfu/g,发酵能力强,产酸快,产气量高,pH值在3.5~5.5,无毒性,对动物无害,不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菌种形态稳定,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保存[3]。
3.3 工艺选择
饲料发酵工艺有批量发酵、连续发酵或半连续发酵,根据发酵方法选择相应的生物反应器。通常搅拌槽反应器用于批量发酵,通过机械搅拌提供氧气和混合;管式反应器用于连续或半连续发酵,通过管路流动提供氧气和混合;气升式空气搅拌反应器用于批量发酵和半连续发酵,通过空气升起提供氧气和混合;固态发酵床用于固态发酵,原料在固定床上发酵,空气从底部通入。
在进行发酵处理中,原料(如:谷物、油粕、蛋白粉)粉碎和混合达到所需粒度和组成后添加发酵剂(如:细菌、酵母、真菌),以启动发酵过程。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与发酵剂一起发酵,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需严格控制,发酵达到所需水平时通过加热或添加杀菌剂终止发酵,发酵产物通过热风干燥或其他方法干燥以降低水分含量。
以青贮饲料为例,发酵饲料质量应达到水分含量60%~75%、pH值4.0~5.5、湿润有弹性,无发霉变质,乳酸>20 g/kg干物质;挥发性脂肪酸(VFA)在10~20 g/kg干物质,其中乙酸占VFA的50%~60%;其他占比为:干物质25%~40%、粗蛋白10%~15%、粗纤维25%~30%、灰分10%~15%、钙>0.3%、磷>0.15%、维生素A>5 IU/g干物质、维生素E>5 IU/kg干物质。
3.4 科学饲喂
根据牛羊的品种、年龄、质量和生产性能,发酵饲料可以替代部分精料中的蛋白质饲料,一般可以替代10%~30%。如:以增质量为目的的肉牛,发酵饲料可占粗饲料总量的20%,繁殖母牛的发酵饲料占比可更高。
发酵饲料应与其他粗饲料(如:干草、青贮料等)和精饲料(如:玉米粉、麸皮等)混合饲喂,饲喂前将饲料均匀混合,避免形成团块。开始饲喂时,可先以较低占比开始,如10%,然后逐渐增加至推荐比例。应用中监测牛羊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肠道健康等指标,评估发酵饲料的应用效果,并及时对饲喂方案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