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技术专栏 - 《​围产期母牛越冬管理技术指南》
《​围产期母牛越冬管理技术指南》
 
 

围产期母牛越冬管理技术指南

全国畜牧总站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一、引言

冬季寒冷环境对围产期母牛(分娩前后各15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巨大挑战。围产期是母牛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易因管理不善导致流产、产后泌乳不足、产后乳房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等问题,进而导致产后体质恢复不佳等情况,严重影响母牛及犊牛健康。本指南结合我国肉牛生产现状,针对冬季低温气候条件下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防寒、健康管理及疾病防控,指导养殖户和规模化牛场采取便捷有效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母牛顺利分娩,快速恢复体况及返情配种,提高犊牛成活率及母牛养殖效益。

 

二、围产前期管理(分娩前15天)

围产前期,重点关注营养调整、环境维护及产房准备,为母牛顺利分娩奠定基础。

日粮营养:母牛产前15天,减少精料饲喂量,尽量饲喂优质青干草。产前7天,减少日粮中食盐的添加量,严禁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和多汁类饲料。产前2~3天,加大精料中麦麸用量(比例可达30%~50%)和青干草用量,以预防便秘。母牛分娩前1~2天食欲下降,要提供适口性好的优质粗饲料,日粮干物质摄入应为母牛体重的2.5%~3.0%,精料每日饲喂量不宜超过体重的1%。日粮需额外补充维生素AD及微量元素。少量多次喂饲策略尤为关键,严禁饲喂冰冻或霉变饲料。

日常管理:预产期前15天进入产房,对于规模化牛场,建议小群饲养,便于观察。产房内环境应清洁干燥,保持安静且有充足阳光照射,须提前3~5天清扫并彻底消毒,寒冷天气建议地面先撒生石灰,然后铺设30厘米以上干燥垫草,给母牛提供干燥、柔软舒适的趴卧条件。冬季产房需防风防寒,室温保持在10~15°C,湿度控制在60%~70%,避免潮湿诱发病菌滋生。同时,需适当通风以保证空气质量,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增加光照时长以增强母牛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临产监测和产前卫生护理:分娩前密切观察母牛行为,如出现食欲下降、频繁起卧、阴门流出黏液等症状,预示母牛临产。对有临产症状的母牛,需及时转移入产栏,产栏面积不低于16㎡,产栏内需设单独的犊牛休息区。安排专人值守,准备消毒剪刀、润滑剂、干毛巾、高锰酸钾溶液等接产用品。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牛后躯及外阴,预防产后感染。

 

三、分娩护理

分娩护理是围产期母牛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分娩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难产率,保障母牛和犊牛的健康安全。

分娩观察:分娩前母牛通常表现出频繁起卧、不安、尾根塌陷(骨盆韧带松弛)等行为,应密切观察母牛状态,确保专人24小时值守。对于临近分娩的母牛,需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尽量让母牛自然分娩,避免不必要的助产操作。

助产管理:当母牛分娩出现胎位异常或分娩时间过长时,应及时采取助产措施。助产前对母牛后躯及外阴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佩戴消毒手套操作。使用助产器械如润滑剂和产钳时,需轻柔谨慎,确保母牛和胎儿安全。若出现严重难产,应立即联系兽医进行专业处理。

母牛产后护理:分娩后立即为母牛提供温热的麸皮盐汤(添加食盐2两、红糖1斤、麸皮3斤,温水30~40斤),有助于缓解分娩带来的体力消耗,促进胎衣排出和子宫复位。同时,需及时清理胎衣和分娩现场污染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正常情况下,胎衣应在分娩后8小时内自然排出。如胎衣滞留超过12小时,应给予适当药物或物理帮助以促进排出。

新生犊牛护理: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擦干体表,断脐消毒并饲喂初乳(饲喂初乳及初乳管理见“犊牛越冬管理技术指南”)。饲喂完初乳,给犊牛打耳标称重,放入犊牛岛(栏)。

 

四、围产后期管理(分娩后15天)

围产后期的重点是帮助母牛恢复体力、促进乳房健康和预防疾病。

日粮营养:产后2~3天以优质干草为主,补充少量玉米面和麸皮,逐步过渡到混合精料和青贮饲料,产后第4天逐渐增加精料比例,每天递增0.5千克,产后10天精料量可以达到3~4千克,如有条件,可以增加青(黄)贮等多汁饲料的饲喂量。日粮中应搭配足量矿物质添加剂以满足泌乳和代谢需求。禁止饲喂带冰碴的冷冻饲料。母牛产后前7天饮用37℃左右的温水,不宜饮用冷水,以免引起胃肠炎,7天后水温可降至10~20℃

日常管理:刚分娩母牛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干燥是防止一切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最有效措施,母牛分娩后,要立即清理被羊水等分娩物污染的垫草,更换新的干垫草。母牛产后3天即可以离开产栏,混入小群饲养,每群以4头母牛为宜。此外,产后需密切监测母牛体温、粪便及恶露排出情况。产后用温水清洗乳房,热敷和轻柔按摩以防乳腺炎。发现乳房水肿应及时处理。每日观察母牛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预防产后乳热、酮病及其他代谢疾病发生。及时清理牛舍,保持环境干燥卫生,以防感染。

母带犊管理:母牛分娩后建议在产房停留7~10天,期间需加强保温措施,铺设干燥厚实的垫草,并提供温水饮用以减少能量消耗。与犊牛共存饲养时,需特别注意分区管理,设置防风保温的独立休息和采食区域,防止冷风直接吹袭母牛或犊牛。哺乳采用定时模式,每日2~3次,避免犊牛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同时逐步补饲犊牛料,促进瘤胃发育并增强御寒能力。当犊牛采食犊牛料量达到0.7公斤/天以上时,可逐步分离,实现断奶。

 

五、疾病防控与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环境下,围产期母牛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和代谢紊乱,科学的健康管理和防寒保暖尤为重要,以保障母牛和犊牛的健康。

产后疾病监测:寒冬低温提高母牛患病风险,需每日监测母牛体温、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正常情况下,母牛体温应在38.5~39.5°C范围内,恶露和胎衣排出要在分娩后8小时内完成。发现胎衣滞留、恶露异常或体温过高,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子宫炎、乳腺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代谢疾病防控:围产后期母牛常因低温和代谢负荷增加而出现乳热、酮病等代谢疾病。需及时补充钙、镁、磷等矿物质,通过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钙盐、丙二醇等预防代谢紊乱。日粮调整需缓慢进行,精料添加量每日不超过1千克,以防瘤胃酸中毒或皱胃移位。应提供充足优质粗饲料,维持瘤胃功能正常运转,减少能量负平衡风险。

防寒保暖管理:冬季低温环境下,科学的防寒管理是保障母牛健康的重要措施。牛舍需保持温暖干燥,室温维持在10~15°C,湿度控制在60%~70%,防止寒冷潮湿环境对母牛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避免贼风直吹,可使用保温灯、暖风机等设施提升环境温度,同时在牛舍周围设置挡风墙或利用草捆、围挡等遮风设施,减少风寒应激。地面应铺设30厘米以上干燥厚实的垫草,减少母牛与寒冷地面的接触,提高舒适性,降低因寒冷引发的疾病风险。饮水水温应保持在20~37°C,避免因饮用冷水增加母牛能量消耗或导致胃肠不适,确保其代谢功能正常运转。

应急预案:针对暴风雪、停电等突发事件,提前准备饮水、饲料、垫草及应急供电供暖设备。

 

六、结论与展望

科学的围产期管理是保障母牛健康及繁殖效益的关键。本指南基于冬季低温环境下肉牛养殖实际,系统总结了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防寒措施、健康管理及疾病防控措施。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措施,有助于提高母牛和犊牛的成活率,减少因寒冷天气造成的损失,推动养牛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订阅号        微信群

辽宁省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2016 辽ICP备16012756号
地址: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南驻路11号301室 邮编:111000 电话:0419-2306200
网址:www.lnxmxxw.com 邮箱:lnxm@sina.com